生肖列传之酉鸡传详解-十二生肖里的酉鸡是什么意思
1. 古文里相属是什么意思
相属 [xiāng zhǔ]
[释义]
1. 相接连;相继。《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荀卿 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 宋 叶适 《总干黄公行状》:“丧还,赴于涂、哭于郊、吊于家者,相属也。” 廖仲恺 《迈陂塘·题北郭秧针图》词:“锋芒如许禁磨折,风雨晦明相属。”
2. 相关;相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人生在世,望於后身,似不相属。” 明 徐渭 《诸论》:“僧 一行 之言曰:‘星之与土,以精气相属,而不系於方隅。’”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外洋助剿》:“内忧外患,其事不相属,而其害实相因。”
3. 互相劝酒;向人敬酒。 唐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明 高启 《逢张架阁》诗:“一杯相属成知己,何必平生是故人。”
4. 和人诗词。 宋 苏轼 《和王晋卿》诗序:“感叹之馀,作诗相属。” 宋 朱松 《赠范直夫》诗:“且与寓公同放旷,浩歌相属倚秋风。”
5. 用以记人生年的十二生肖。《说郛》卷七三引 宋 洪巽 《旸谷漫录》:“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为十二相属。”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矜嫚·韩愈王俭语》:“大虫老鼠,俱为十二相属,何怪之有?”
2. 请翻译文言文:土山平陵,漫衍相属,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也,步兵试译如下:
(这里是)像泥土堆积成的小丘、平地和丘陵,绵延伸展,互相连接,(形成)广阔平坦的原野,这是(适合)车战、骑战的地形啊,(在这种地区作战)十个步兵也抵不过一个(骑兵)啊。
注释
1、土山:泥土堆积成的小山。
2、平陵:平地和丘陵。
3、漫衍:绵延伸展貌。
4、相属:相接连;相继。
6、平原:广阔平坦的原野。
7、广野:亦作“广壄”,空旷的原野。
8、车骑:犹车马。
9、当:匹敌;抵敌;对抗。
3. “相”在文言文里有何解释1、表示动作行为的交互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互相”或“相互”、“彼此”等意思。
例如:?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译文: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2、表示动作行为一方偏指(涉及)另一方。实际上起代词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你”、“她”、“它”等意思。
例如:士别三日,即便括目相待。——司马光?《孙权劝学》
译文:跟读书的人分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3、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看”、“观察”等意思。
例如:大丈夫相时而动。——曹雪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译文:大丈夫要看好时机行动。
相的基本解释:
相[xiāng]
1.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 :互相。
2.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 :相信。
3. 亲自看(是否中意) :相亲。
4. 姓。
相[xiàng]
1. 容貌,样子 :相貌。
2. 物体的外观 :月相。
3. 察看,判断 :相面。
4.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 :辅相。
5.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 *** 的部长。
6.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7. 姓。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相,省视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於木。”《诗》曰:“相鼠有皮。”
白话版《说文解字》:相,察看。字形采用“目、木”会义。《易经》上说:“地上最容易远眺观察的位置,莫过于在树上。”《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注意看,鼠有多厚的皮!”
相关词汇解释:
1、相爱[xiāng ài]
解释:互相亲爱、友好。
2、相知[xiāng zhī]
解释:彼此相交而互相了解,感情深厚:相知有素。
3、相合[xiāng hé]
解释:彼此一致;相符。
4、面相[miàn xiàng]
解释:相貌;样子:因为天黑,没有看清他是什么面相。
5、露相[lòu xiàng]
解释:露出本来面目。
指鹿为马,为什么指鹿而不指牛羊?
问题一:"属"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本义:特殊动物种类。引申义:种类,类属。
种类,类。亦特指牲类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左传?庄公十年》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问题二:属在古文是什么意思 属 (shǔ,zhǔ,)zhǔ
①连接。《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使者冠盖相~于魏。”《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
②跟着。《垓下之战》:“项王渡江,骑能~者百余人耳。”
③撰写。《屈原列传》:“屈平~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④通“嘱”。托付。《岳阳楼记》:“~予作文以记之。”又劝;劝请。《赤壁赋》:“举酒~客。”
⑤通“嘱”,看。贾思勰《齐民要术?园篱》:“盘桓瞻~。”
shǔ
①归属;隶属。《琵琶行》:“名~教坊第一部。”
②管辖。《扁鹊见蔡桓公》:“在骨髓,司命之所~,无夸何也。”
③部属。《陈涉世家》:“徒~皆曰:‘敬受命。’”
④家属。《狱中杂记》:“富者就其戚~,贫则面语之。”
⑤类;辈。《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过秦论》:“于是六国之土,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
问题三:‘’属‘’在文言文当中有哪些意思 继续;连接(侧重于互相衔接) 亡国破家相随属.――《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冠盖相属.――《史记?魏公子列传》2/缀辑;撰写 屈平属草稿未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衡少善属文.――《后汉书?张衡传》3/使聚集在一起; *** [gather]齐师将兴,陈成子属孤子,三日朝.――《左传》4/通“嘱”.托付;委托 [entrust]属孟尝君.――《战国策?齐策四》属予作文以记之.――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属巡盐御史.――《明史》5/叮嘱;告诫.后作“嘱” 属儿善藏之,勿遣俗子见.――陆游《北窗试笔》6/推托;借口 [房法乘]常属疾不治事.――《资治通鉴》7/通“瞩”.关注 师属之目.――《左传?定公十四年》则恐国人之属耳目于我也.――《国语?晋语五》坐者皆属目卑下之.――《汉书?盖宽饶传》8/佩带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K,以与君周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9/跟随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史记?项羽本纪》10/通“注”(zhù)倾注.酌玄酒,三属于尊.――《仪礼?士昏礼》水属不理孙.――《周礼?考工记?匠人》.郑玄注:“属,读为注.”
望采纳,O(∩_∩)O谢谢
问题四:属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属
1.继续;连接(侧重于互相衔接)
亡国破家相随属。――《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冠盖相属。――《史记?魏公子列传》
2/缀辑;撰写
屈平属草稿未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衡少善属文。――《后汉书?张衡传》
3/使聚集在一起; *** [gather]
齐师将兴,陈成子属孤子,三日朝。――《左传》
4/通“嘱”。托付;委托 [entrust]
属孟尝君。――《战国策?齐策四》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属巡盐御史。――《明史》
5/叮嘱;告诫。后作“嘱”
属儿善藏之,勿遣俗子见。――陆游《北窗试笔》
6/推托;借口
[房法乘]常属疾不治事。――《资治通鉴》
7/通“瞩”。关注
师属之目。――《左传?定公十四年》
则恐国人之属耳目于我也。――《国语?晋语五》
坐者皆属目卑下之。――《汉书?盖宽饶传》
8/佩带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K,以与君周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9/跟随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史记?项羽本纪》
10/通“注”(zhù)倾注。
酌玄酒,三属于尊。――《仪礼?士昏礼》
水属不理孙。――《周礼?考工记?匠人》。郑玄注:“属,读为注。”
问题五:古文的属是什么意思 ①本义,动词:行进的队伍首尾相望 zhǔ。 属目 属望
②动词:连接,连缀 zhǔ。义项只见于古文(属文/ 相属)
冠盖相属。――《史记 ? 魏公子列传》
屈平属草稿未定。――《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
衡少善属文。――《后汉书 ? 张衡传》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唐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③动词:相依附,相依从,归入 shǔ。 属地 属国 属相 属于法属 英属 附属 归属 隶属 直属
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书 ? 周官》
④名词:种,类,群 shǔ。 属性 稻属 麦属 虎属 猫属 金属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左传 ? 庄公十年》
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 ? 项羽本纪》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晋 ?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汉 ? 贾谊《过秦论》
⑤名词:同血缘的人 shǔ。家属 亲属 军属 烈属
问题六:古文里相属是什么意思 相属 [xiāng zhǔ] [释义] 相接连;相继。《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荀卿 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 宋 叶适 《总干黄公行状》:“丧还,赴于涂、哭于郊、吊于家者,相属也。” 廖仲恺 《迈陂塘?题北郭秧针图》词:“锋芒如许禁磨折,风雨晦明相属。”相关;相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人生在世,望於后身,似不相属。”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僧 一行 之言曰:‘星之与土,以精气相属,而不系於方隅。’”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外洋助剿》:“内忧外患,其事不相属,而其害实相因。”互相劝酒;向人敬酒。 唐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明 高启 《逢张架阁》诗:“一杯相属成知己,何必平生是故人。”和人诗词。 宋 苏轼 《和王晋卿》诗序:“感叹之馀,作诗相属。” 宋 朱松 《赠范直夫》诗:“且与寓公同放旷,浩歌相属倚秋风。”用以记人生年的十二生肖。《说郛》卷七三引 宋 洪巽 《D谷漫录》:“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为十二相属。”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矜?韩愈王俭语》:“大虫老鼠,俱为十二相属,何怪之有?”
问题七:‘属’在古文里的解释有哪些? 言实词“属”的用法 读音一:shǔ ①类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类) 《曹刿论战》 译文: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 译文: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一类人替他们谋划 ②等,辈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译文: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③隶属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琵琶行》 译文: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 ④系、是 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系、是) ⑤掌管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掌管) 《扁鹊见蔡桓公》 译文: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 读音二:zhǔ ①连接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 译文: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 ②跟随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史记 项羽本纪》 译文: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③连缀,撰写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缀,撰写) 《张衡传》 译文: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 ④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岳阳楼记》 译文: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⑤委托,交付 以兵属蒙恬.《史记?李斯列传》 译文:把兵权交托给蒙恬 ⑥表巧合.适逢,刚巧,恰好.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 ⑦适才,刚刚. 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留侯世家》 译文:天下刚刚安定下来,为什么又要谋反呢?言实词“属”的用法 读音一:shǔ ①类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类) 《曹刿论战》 译文: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 译文: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一类人替他们谋划 ②等,辈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译文: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③隶属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琵琶行》 译文: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 ④系、是 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系、是) ⑤掌管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掌管) 《扁鹊见蔡桓公》 译文: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 读音二:zhǔ ①连接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 译文: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 ②跟随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史记 项羽本纪》 译文: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③连缀,撰写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缀,撰写) 《张衡传》 译文: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 ④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岳阳楼记》 译文: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⑤委托,交付 以兵属蒙恬.《史记?李斯列传》 译文:把兵权交托给蒙恬 ⑥表巧合.适逢,刚巧,恰好.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 ⑦适才,刚刚. 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留侯世家》 译文:天下刚刚安定下来,为什么又要谋反呢?言实词“属”的用法 读音一:shǔ ①类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类) 《曹刿论战》 译文: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 译文: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一类人替他们谋划 ②等,辈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译文:......>>
庚寅是什么时候,辛亥是哪一年
赵高指鹿为马,弄权于朝堂之上的嚣张自不必说,这场景想来实在是荒谬得可以,满朝文武怎么说也是国之栋梁精英一族,指鹿为马也太秒杀智商了吧?就这样一群草包,秦国怎么可能横扫六合统一中国呢?
今人看来,鹿与马实在离得太远,这指鹿为马的故事听起来倒更像是寓言。
可《史记》里确实是这么记载的:
秦二世一望便知,问及左右臣工,还真有阿顺赵高的,说就是马。
那么,赵高何以指鹿为马呢?在那个时代,这鹿和马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吗?为啥不指别的为马呢?
莫非鹿与马还有不为人知的特殊关系?
马,十二生肖之一,十二地支各对应一种动物,如辰龙巳蛇午马未羊之类。
十二生肖起于何时源于何处目前还存疑,星宿说图腾说等各种说法都有,郭沫若甚至认为是泊来品,是巴比伦的十二宫之说传入中国的产物,其时间则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
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一批竹简,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被称作云梦秦简。
1986年6月,在甘肃天水市境内出土一批战国晚期秦国竹简,简文以小篆书写,间杂隶书,被称作放马滩秦简。
两地竹简中都有十二地支配不同动物的记录,虽与现在的十二生肖并不完全一致,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存在,所谓汉代时由外国进口之说显然站不住脚。
云梦秦简有一千多枚,内容丰富,涉及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等,其中有甲乙两种《日书》;而放马滩秦简共460枚,除了8枚是《墓主记》,其余竹简都是《日书》,也分甲乙两种。
《日书》,是战国秦汉时期的日者用来占卜择吉的一种术数书籍,有学者还认为其中有关于出行的巫术。
所谓日者,就是行占卜之术的人,《史记》中有《日者列传》一章,“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於天命哉!其於周尤甚,及秦可见。代王之入,任於卜者。”日者,即卜者。
现在的十二生肖,马对应的地支是午,午马的对应关系从汉朝时就有明确记载。
东汉王充(生于公元27年)的《论衡》有《物势篇》:
我们将其中的地支和生肖的对应关系摘出来按顺序排:
子禽鼠,丑禽牛,寅禽虎,卯禽兔,巳禽蛇,午禽马,未禽羊,申禽猴,酉禽鸡,戌禽犬,亥禽豕(豕即猪)。
瞧,和我们现在的十二生肖一模一样。
不对啊,这只有十一对,还少一个辰龙。
《物势篇》确实没有辰龙,但《论衡》中还有一个《言毒篇》,里面有“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
由此可见,我们今天用的十二生肖至少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成型了。
那春秋战国时代也是这样吗?
云梦秦简所在的睡虎地十一号墓,据考证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其中的甲种《日书》有一篇名为《盗者》,内容是占卜中对盗贼相貌特征的描述: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亥豕,这五个和现在是一样的。
巳,虫也。《说文·虫部》载:“虫,一名蝮”。蝮是一种毒蛇,蛇也被称为长虫,所以,巳虫就算巳蛇吧。
申,环也。环,读作猨,猨同猿,也算和猴有关系,后来的申猴也可能是从猿演变而成的。题外话,在古人眼里,猿是比猴要灵性得多的物种。
酉,水也。水,古音读为雉,?雉也就是野鸡,勉强算酉鸡(仍存疑,在八卦中,巽为鸡,离为雉,鸡和雉属性完全不同)。
戌,老羊也。老羊这个,有人考证说古代称狗为黄羊,那么戌老羊也勉强和戌狗划上等号。
这样就有九个生肖与现在是一样的。
辰,文中未有,疑有脱漏。
另外两个,则与现在大相径庭,而且正好是指鹿为马的这两种动物。
午,鹿也。未,马也。
放马滩秦简又是怎样的呢?其《亡盗》篇载:
把十二地支摘出来: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 辰虫、巳鸡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豕。
可见放马滩秦简的记载和流传至今的十二生肖更加接近,不同的只有辰虫巳鸡这两对(此外还有一个酉鸡,与巳鸡重复,或许巳鸡有笔误)。
从放马滩秦简可见,午马,未羊,和现在一致,而云梦秦简则是午鹿,未马。
云梦秦简在湖北楚地,属于楚国。放马滩秦简在甘肃,正是秦国故地(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赐以原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即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
秦国祖上就是游牧民族,马对他们来说自然是司空见惯再熟悉不过,而放马滩秦简又可以证明,那时的秦人已经在用午马未羊的配对。
虽然指鹿为马是个贬义词,但赵高其人确有文武双全之才,不仅是一流的书法家、文字学家,还精通律法,而且还是猛男,长于射御之术。而之所以祸乱大秦,清代史学家赵翼在《陔余丛考》中则说他是为了给赵国复仇。
这样一个学霸高知型的人,指鹿为马应该不全是指黑为白的乱来,云梦秦简就说明,相对于秦地的午与马相对应,至少在楚国文化中就是午与鹿相配。
除了云梦秦简中的午马之说,就像风马牛不相及将马牛并举,那时候还有马鹿同列的说法。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有一段话:
如耳是人的名字,他去游说卫嗣公,卫嗣公很高兴但又只能长叹。侍从们就说了,为啥不让他做相国呢?
我们都知道,卫国在列国之中并不强大。卫嗣公就说了,像鹿一样的马可以标价千金,可世间有百金之马却没有一金之鹿,为啥呢?因为马能被人用而鹿却不能被人驯服。如耳之才足够去万乘大国为相,我这小小的卫国池子太浅,他才高八斗,可惜不能为我所用啊。
马似鹿者而题之千金,这个马似鹿是什么意思?
像鹿一样跑得快?貌似在速度上这两种动物难分伯仲吧。
外形真就长得像鹿?如果是这样,当时的人或许真的相信有这样的马,而赵高只是利用了这一点罢了。
再晚近一些,隋代的萧吉撰有《五行大义》,其卷五《论三十六禽》有载:
瞧,地支午既是鹿又是马,指鹿为马还真不尽是胡说。
古代常用什么纪年法
庚寅是什么时候
在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央视著名白岩松,面对着电视镜头对观众说了这样:“再过3个小时就进入牛年了……。”此言一出,立刻有专家撰文批评说,白岩松作为央视知名,文化水平却如此之低,竟然不知道生肖年是从立春开始算起的,颇有痛心疾首之感。
那么,生肖年真的是从立春开始算起的吗?我想这不光是白岩松,很多搞不清楚。有的出生在立春与正月初一之间的人,连自己的生肖是什么都不清楚,这无疑会给生活带来许多困扰,所以我们有必要弄清楚这个问题。
一、生肖纪年与干支纪年
十二生肖的起源,今天已经不可考,生肖用于纪年,最早见于南北朝的史书中。《北史·周宗室列传》中,记有北周大臣宇文护母亲写给他的信,其中有云:“昔在武川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可见在南北朝时期,生肖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
十二生肖的使用,还与干支纪年相结合,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产生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干支纪年法,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但实际上,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初年,是从岁星纪年演变而来的。干支纪年的使用始于王莽,推广于东汉汉章帝。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法,从此,干支纪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纪年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对应关系: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判断一年的属相,只要看那一年在干支纪年中,地支年对应的生肖,就能确定了。
不过要注意的是,无论干支年还是生肖年,指的都是农历年,不能用公历。比如今天是2022 年1月31日,2022 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但是,在生肖年中,今天还是属于鼠年,在干支年中,今天还是属于庚子年。
二、立春与岁首
在古代,岁与年是有区别的,通常以正月初一到下一个正月初一为一年,以立春到下一个立春为一岁。
岁的概念,源自岁星纪年,岁即“摄提”,又名“太岁”。屈原的《离骚》有云:“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就是说屈原是出生在岁星运行到“摄提格”的那一年。
岁星纪年,以立春为岁首。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刚开始是依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与季节变换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农事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的运动来制定的。二十四节气循环一周,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较为吻合,也是就是与实际一年的时间较为吻合。
而农历是根据月相,也就是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一确定一个月的时间,农历十二个月的与实际一年的时间相差较大,只能通过闰月的方式被差时,这就造成了农历最短的一年只有354天,而最长的一年却有384天。
由于农历年与实际年相关较大,于是就有人主张以立春为岁首,以二十四节气来界定一年的时间。
但是,历史是更多的还是以正月初一为岁首。《史记·孝武本纪》:“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汉朝就是以正月初一为岁首。
三、规定
直到现在,生肖年该以立春为分界还是该以正月初一为分界,在还是有很多争论,所以才会出现央视白岩松以正月初一为牛年的开始,却遭到了专家批评的现象。
有争论,就需要制定规则,以正视听。2022 年9月1日,质量检验检疫、中国标准化管理会发布《农历的编算与颁行》,其中6.1.1规定:“干支纪年的循环参考时间:对应时间公历1984年2月2日0时起到1985年2月19日24时截止的农历年为甲子年。”6.1.2又规定:“生肖纪年的循环参考时间:对应6.1.1中干支纪年循环参考时间的农历年为鼠年。”
1984年2月2日是正月初一,1985年2月19日是除夕,所以在发布的《农历的编纂与颁行》中,干支纪年与生肖纪年都是以正月初一开始,以除夕结束的。
今年的鼠年还剩十多天,即将到来的牛年,不是以公历2月3日的立春开始的,而是要等到2月12日正月初一,我们才能正式进入新的牛年。
至此, 生肖年是从立春还是正月初一算起的争论,可以休矣。
以上就是与庚寅是什么时候相关内容,是关于生肖的分享。看完辛亥是哪一年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肖猴的来历
古代纪年法: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王公年次纪年、年号干支兼用法、岁星纪年、太岁纪年、生肖纪年、东极大马哈鱼纪年、中西复合纪年法、古埃及历法。
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最早的记载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但西汉时这种方式还不通行。自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开始干支正式用于纪年。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大全比如丁忧
十二生肖的来历故事 十二生肖的由来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
说玉皇大帝想选出12种动物作为代表,然后他就派神仙下凡跟动物们说了这件事,又定了时间在卯年卯月卯日卯时到天宫来竞选,来的越早的排的越吞靠前,后面的排不上。而那个时候的猫和老鼠还是好朋友。猫爱睡觉但他也想被选上,所以就叫老鼠到时候叫他。可是老鼠一转头就忘记了。老鼠去找老牛,说他起得早跑得快,叫牛到时候带带他。老牛答应了。
那个时候的龙是没有犄角的,而鸡是有犄角的。龙就跟鸡说,鸡已经很漂亮了,用不着犄角,叫鸡借他。鸡一听龙的奉承,很高兴,就把犄角借给了龙,并叫龙竞选后记得按时还他。龙满口答应了。
到了卯年卯月卯日卯时,众动物纷纷赶向天宫,而猫还在睡觉 。
鼠坐在牛的背上。到达天庭后,老鼠“蹭”的一跳。玉皇大帝就说老鼠最早到达,让老鼠排第一;老牛排第二;老虎也随后到了,排第三;兔子也到了,排第四;龙来得很晚,但他个儿大,玉皇大帝一眼就看到了他,并看他这么漂亮,就让他排第五,还说让他的儿子排第六,可龙很失望,因为他儿子今天没来。这时后面的蛇跑来说:“他是 *** 爸我排第六!我排第六!”蛇就这么排了第六;马和羊也到了,他俩你让我我让你的:马兄你先,羊兄你先,他们推来推去的,玉皇大帝看他们这么有礼貌,就让他们排了第七第八;猴子本来排三十几的,可是他凭自己会跳,就拉着天上的云朵跳到了前面,排到了第九;接着鸡狗猪也纷纷被选上。
竞赛结束后猫才醒来,老鼠刚回家就被猫满世界的追……
竞赛结束后龙来到大海边,看到有犄角的他比以前漂亮多了,就不准备还鸡了。为了躲鸡,他从此就消失在人间,而鸡很气愤于是他从此以后天天一大早的起来对着大海喊:快还我!快还我!母鸡就喊:快还他!快还他!小鸡也叫:还!还!
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历史上的记载是:我国自帝舜时代就开始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以动物纪年的方法最初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北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中。《唐书》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据学家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考证云:“益北狄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至汉时呼韩邪(单于)款塞人居五原,与齐民相杂,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又见于《礼记?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气。”十二生肖之说,究竟产生于何时?有史料云:它最晚应形成于汉代。其依据是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种生肖名。加上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有“吴在辰,其位龙。”恰好补上了“辰龙”,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见在东汉十二生肖已经形成。至于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北史《宇文护传》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内容是:“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由此可见当时民间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记录人的生年了。
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即1975年12月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第11号秦墓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上千支竹简。其中《日出?盗者》清楚地记载着用生肖占卜盗贼相貌特征的文字。这一奇迹的出现,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因为第十一号秦墓,据考证葬于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有人说:我们的祖先用生肖纪年,远在秦始皇称帝之前就开始了,而且具体地指出“始于夏,流传于商周。”但如何引证,恐尚待史学和文物学者进......>>
十二生肖猴子的故事是什么? 猴子是一种非常灵巧的动物,它的行动敏捷迅速,那一双修长有力的臂膀,在树林间汤来汤去,更是令人赞叹怎么会有如此轻巧的身手!
猴子的好奇心特别重,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因此人们常利用这个弱点来设计猴子。自古以来,人、猴之间,不知道产生了多少妙事轶闻,就让我们以轻松的心情来看看吧!
朝三暮四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昀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
“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
“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猴子的祖先
很久以前,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女孩叫阿巧。。由于家境贫穷,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富贵人家中当下女。
有一天,阿巧到后院菜圃中浇菜的时候,突然,有一位衣服破烂,全身肮脏,臭气冲天的乞丐出现在她身后。
“这位好心的姑娘,我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请你施舍一点东西给我吃吧!”乞丐求阿巧。阿巧看到乞丐这样可怜,于是就把自己的午餐偷偷留下一半,送给乞丐,乞丐非常感激地走了。
第二天,当阿巧在洗衣服的时候,那个乞丐又出现了。阿巧正准备去拿吃的东西给乞丐时,正好被家的女主人看到了,她对阿巧大喊:
“阿巧,你在做什么,还不快去洗你的衣服。”
阿巧只好回去洗衣服,女主人一看到乞丐就把他推向门外,一边推还一边骂:
“你这个臭乞丐,还不快给我滚,这里没有东西给你吃,。”
乞丐一下子就被推出了门外。阿巧看到这个情形,心里很难过,就趁着女主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拿了东西,送给已倒在门旁边的乞丐。乞丐非常感动,一直对阿巧说:
“谢谢你,你的心地真好,好人会有好报的。”
乞丐三丙下就把东西吃完了,丰着脚,对阿巧说:
“好心的姑娘,你就好人做到底,帮我把脚上包包中的脓挤出来,我已经痛了好几天了。”
好心的阿巧一句话也没说:就把乞丐脚上的脓给挤出来。脓溅得阿巧整脸和整身,但是阿巧一点也触在手,反而问乞丐:
“现在好多了吧?”
“好多了,好多了,姑娘,南谢谢。”乞丐说完,就笑嘻嘻地走了。
乞丐走了之后,阿巧在水槽边把手脚和脸洗乾净。当她走进屋里时,女主人十分惊议地看着她,并且问:
“你是谁啊?怎么穿了阿巧的衣服?”
原来阿巧已经变成一个如花似玉的美人!女主人非常羡慕,就问阿巧原因。阿巧告诉了女主人,女主人就找到了乞丐,不但请他吃饭,还帮他挤脚上的脓包。结果女主人不但没有变得比以前更漂亮,反而比以前更丑了。而且她的脸上,身上还长出毛来,好像一只野兽。女主人伤心地大哭起来,乞丐就拿了一块火热的瓦,对她说:
“如果你要拔掉身上的猴毛,就坐到这块瓦上吧!”
女主人一听,赶紧坐在瓦片上,谁知道不但没有把毛弄走,反而把 *** 烧得通红,痛得她哇哇大叫。
从此......>>
十二生肖的传说来历 老鼠和牛马羊等当选十二属相后,老鼠说:我应该摆在第一位。牛、马、羊它们不服气,说:你凭什么排第一位呢?鼠说:我大,所以我要排在第一。牛马等忍俊不禁笑了:你有我们大吗?老鼠说:我们几个争了不算数,还是让人来说吧。牛马羊等都同意让人来评议。于是它们商量了办法:由牛领头,马、羊、鼠先后一个接一个从大街上走过,看人们怎么评议。
在大街上,牛走过来了,人们说:这头牛很壮。马过来了,人们说:这匹马真高。羊走过来的时候,人们说:这只羊很肥。最后,老鼠大摇大摆地挺着肚子走过来,人们看见大街上突然走出一只大老鼠,都追着它喊:好大一只老鼠呀,好大的一只老鼠呀!这样一来,牛马羊也无话可说了,让老鼠排在了第一位。
另外,民间还有类似的十二属相排位的故事。
关于十二生肖是如何排列次序的,说起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混沌初分,天干地支刚定时,玉皇大帝下令普召天下动物,要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选拔十二个属相。
消息传出后,惊动了花猫和老鼠这两个相好的朋友。花猫对老鼠说:明日五更去天庭应选,我有个贪睡的毛病,到时你可要喊我一声啊!老鼠连声道:好说,好说!
可是第二天一早,不讲信义的老鼠却偷偷起床不辞而别了。
这天,灵霄宝殿上禽兽云南集,开始应选,玉帝按天地之别,单挑了龙、虎、牛、马、羊、猴、鸡、狗、猪、兔、蛇、鼠十二种水陆兽类来作十二属相。公鸡当时长着两只美丽的角,也被列入兽类里。
玉帝刚要给它们排一下座次,只见黑狸猪闪了出来,别看它生得笨嘴拙腮,却专爱惹事生非,它奏道:玉帝既已选好首领,小臣愿替君分忧解愁,当个公正人,为兄弟们依次排位。玉帝闻言大喜,嘱咐猪要秉公而断,就退朝了。
玉帝一走,十二生肖就闹成了一锅粥。
开头,大家一致推选温和、宽厚的老黄牛居首位,连威武的老虎、苍龙也敬它几分,表示同意。可是,缩在墙角的老鼠却钻了出来,提出 *** 。它说:论大数我大,不信咱们到人间比试比试,听听百姓的评论。于是,老黄牛和老鼠来到街头闹市。
牛在人群中走过时,人们毫无反应。这时,老鼠哧溜一下子爬到牛背上打起立桩来,街上的人们纷纷乱嚷:好大的老鼠!等人们拿出棍棒赶来扑打时,老鼠早已跑远了。
老鼠回来大吹大擂,众动物都替黄牛打抱不平,只有黑猪暗自高兴,它觉得只有这样大小不分,好坏难辨,才能鱼目混珠,自己也从中渔利,于是,它大笔一挥先挑了老鼠,后排了老牛。
这可惹恼了在一旁的老虎和苍龙,它俩大声喧叫起来,震得众动物们发抖。众动物忙向龙和虎朝拜,一致推选老虎为山中之王,苍龙为渔中之王,统管天下。猴子为老虎写了王字金匾,挂在老虎前额上,公鸡把两只角送给了苍龙。从此,苍龙戴上了桂冠。老虎、苍龙有了人间权势,也就甘居老鼠和老黄牛之后了。这时,又跳出一个多事的野兔,它冷笑一声说:嘿嘿!论长相我和老鼠差不多,论个子我比老鼠大,我是山王的护卫,应该排在海王前面。
苍龙一听大怒,说:你休得胡搅蛮缠,不服气咱就比试比试。黑猪一听正中下怀,忙说:一言为定,你们就比比赛跑吧,让猎狗来做你们的裁......>>
十二生肖猴的来历四百字作文 有一年春天,猫正在屋檐下晒太阳,无意中听见黄牛和它媳妇正在说:“过两天,组委会决定所有动物都去,先前12个动物被选为最勤快的动物,它们可以做人们的属相。”猫听了,可高兴坏了,它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好朋友老鼠。老鼠说:“过两天早上我叫你,你就安心睡吧!”因为老鼠心里明白猫是出了名的懒虫。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很快就到了第三天,老鼠1点就起来了,它并没有叫醒猫,而是自己去的。
就这样,老鼠得了第一,猫和老鼠成了冤家
十二生肖:猴的内容简介 《十二生肖:猴》为《十二生肖丛书》之一,介绍了猴生肖来历、猴生肖世纪年表、猴生肖年大事记、猴生肖名人、猴生肖对应的动物、人与猴生肖动物之间的情结、文字与猴生肖动物、猴生肖动物趣谈、文艺作品中的猴生肖动物等。内容丰富,文字简洁明快,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观赏性于一体。
十二生肖中猴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
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
十二生肖的故事二
如何挑选十二种生肖动物,这是一个人们亘古流传的话题,传说中有一年,玉皇大帝过生日,下令让所有的动物在正月初九这天前来祝寿,并决定按前来祝贺生日的报到顺序选定十二种动物,作为通往上天之路的守卫,并按年轮流值班。
相传,当时老鼠和猫是邻居,但平时体大的猫常常欺负弱小的老鼠,老鼠对猫往往也只是感怒而不敢言。而猫有个贪睡的毛病,接到玉皇大帝下的令后,老鼠窃喜:报复猫的机会终于来了。果不其然,猫叩响了老鼠家的门,请求老鼠在给玉皇帝祝寿时,叫醒它一同前往,老鼠满口答应下来。为了报复猫,到了正月初九清晨,老鼠便悄悄的出发了。
老鼠虽然起得很早,跑的也很快,但到了宽宽的河边面对着涛涛的河水,它发愁了,只好坐在河边等着其它动物渡河时,跳到它们的背上借助它们的力量渡河。等了好一会儿,最早出门的牛,默默地一步一步地走到了河边,老鼠趁牛泅入水中的瞬间,敏捷地跳到牛耳朵里,牛平时就以憨厚,善于助人为乐著称,因此它对老鼠这种投机行为毫不在意。渡过了河,老鼠觉得躺在牛耳朵里既舒服,又省力并没有跳下来的意思,天近傍午时,牛载着老鼠到了玉帝的家门外。
当牛刚要进门时,谁知老鼠迫不急待地从牛耳朵里窜出来,抢先跳到了玉帝面前,就这样,老鼠终于取得了第一名。而载了它一路的牛,仅获得第二名。稍后老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也陆续到达。猪虽然很蠢,但也按时到达,名列第十二名。玉帝按它们报到的先后次序一一赐封它们为每年的轮值生,十二生肖的顺序就这样确定下来
正......>>
猴的起源和进化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传说 我们都知道十二生肖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些,那他们的起源是什么,又为什么用这十二个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呢,今天就来看看这方面的知识。 占卜用的《日书》,书中作者根据盗贼所肖动物描绘了其相貌特征。它是迄今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关于生肖的较完整的记载。其中十二地支记载齐全,除了辰一项漏抄生肖外,其余十一地支均记有属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亥猪这五种生肖和今天的相同;而对“巳为虫,申为环,酉为水”,也可做出巳蛇、申猴、酉鸡的解释;书中记“午为鹿、未为马、戌为老羊”,不同于一般说法,或许反映了当年楚地十二生肖的情况。 长期以来,不少人将东汉《论衡》视为最早最完整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猪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 后来,又有观天者发现月亮盈亏周期可以用来丈量岁的长短,发现十二次月圆为一岁,这一发现,是初期历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视为传达天意的“天之大数”。天干需地支为伴,日月相对,天地相对,就非“十二”莫属了。子鼠丑牛……戌狗亥猪。天下动物很多,古人为何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为属相? 轩辕黄帝是我国中原各民族的祖先。 黄帝统治中原地区后事物繁多, 为便于管理,他命史官仓颉造字,令负责天文地理的巫官制定干支纪年法,即将天干与地支相配合,六十年一轮回,称为“一个甲子”。天干地支纪年法比较复杂,在民间不易流行,于是有人建议以十二种动物为名,得到了黄帝的同意,并命仓颉办这件事。仓颉下令所有动物于正月初一到帝宫前候选。牛知道自己腿脚慢,便在大年三十晚上提前动身。结果牛第一个到达,接着是虎,下面依次为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猫是第十二位。老鼠来得晚,远在十二位之后,对入选已不抱希望,便溜进黄帝的仓库里,偷咬了仓库中的大红蜡烛。而大红蜡烛正是黄帝对头蚩尤送来的礼物,中间是空的,装满了火药,只要点燃蜡烛便会爆炸。第二天,当黄帝召开十二生肖命名典礼准备点蜡烛时,侍卫从老鼠咬破的地方发现了蜡烛中的火药。老鼠无意之中救了黄帝一命,黄帝念老鼠有功,把它选入十二生肖,并排在第一位。其余动物依次后移,猫便被淘汰了。所以至今猫仍然忌恨老鼠,是它的对头。 黄帝选生肖的传说还有另外说法:轩辕黄帝要选十二个动物担任宫廷侍卫,猫托老鼠帮它报名,老鼠忘记了,结果猫没选上,从此与老鼠结为冤家对头,见到就咬;大象也去报名,老鼠钻进大象鼻子里,把大象搅得疼跑了。 在十二种动物中,原本推举牛居首位,老鼠却蹿到牛背上,猪跟着起哄,这样老鼠排在了第一,猪排在最末,龙和虎不服,被封为海中之王和山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这样兔子又排在龙的前面;狗又不干,一气之下咬了兔子,结果被罚在后面;蛇、马、羊、猴、鸡经过一番较量后,也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的格局。十二生肖选定后,黄帝命仓颉把结果镌刻在石碑上,陕西临潼骊山人祖庙西北至今仍有一个巨石碑,上面刻着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的形象,被称为“十二像石”。 有人会问,那传说中生肖为何没有猫呢。其实,远古中国并没有猫,家猫的故乡在非洲苏丹,后来传入埃及,由埃及传到中国,其时生肖早已形成。这个传说故事,......>>
十二生肖起源于什么时候? 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依次分配于十二地支。这个风俗是什么时候才有的呢?
清人赵翼在《陔余丛书》中认为始于东汉。他的根据是:《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刀。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如此完整,且与现今相同。
赵翼的观点在相当长的时期被人们所接受!
但,1975年底,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了竹简约1200书支,其中被称为《日书》的甲种本中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内容是占卜盗者的相貌特征等,其中提到了十二生肖。如“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如此等等。《盗者》文中所提到十二地支与东汉《论衡》以来的说法大体上近似。据考证,睡虎地11号墓下葬于秦始皇3年(公元前217年);又《日书》的内容可追溯到战国时的楚国和秦国,因此十二生肖的习俗大约在战国时就已存在。这比“源于东汉”的说法提早了三百余年。
生肖的历史与渊源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史记》中所载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大挠作甲子”就是这类说法的反映,学者们认为这里所说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说:“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参见清?赵翼《陔余丛考》)。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他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讲“ 十二肖像于巴比伦、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再向四 周传播者也 。”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
在早期提到12生肖的文献中与现今版本略有不同,例如龙不存在,其位置由虫代替。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 。出土竹简的《日书》甲种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 有:“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 ,面有黑焉。卯,兔也,盗者大面头。辰,〔原文脱漏〕盗者男子,青赤色……巳,虫也 ,盗者长而黑蛇目。午,鹿也,盗者长颈小,其身不全。……未,马也,盗者长须耳。申,环也,盗者圆面……”《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长期以来,不少人将《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西元27-97年)的名著。《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如此完整,且与现今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又如《周书?列传第三》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此即可证明。
南朝?陈?诗人沈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其言曰: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蠡悠哉。
这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十分熟悉。
而在古代中国西北地方的少数游牧民族有以动物来纪年。《唐书》中记载:“黠戛斯国以十......>>
生肖配对的观点
1.高考历史中重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比如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
这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属于天文历法,因为古代使用干支纪念法,当然现在仍在使用,十二生肖就是和十二地支对应的。
(很不幸的是现代很多小人拿此来算命欺骗老百姓)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什么是五行 在中国古代哲学所记载,五行是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它们是金、木、水、火、土,而它们之间也存有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的性质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各个性质,依次如下: 木-好华美,且具有风雅的个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爱,又行善的意思。
火-性情急躁,而富有自尊心。火性代表礼,就是为人谦让谨慎,敬上而不欺下。
土-性情温厚笃实,而具有自信心。土性代表信, 就是又诚实又温厚诚恳之意。
金-性情刚强,而具有自尊心。金性代表义,就是崇善弃恶,事事都顺理。
水-人聪明,并能推测事物。水性代表智, 就是观察事物详细,对于任何事能预知前兆,善理权谋术事。
也可以说是仁、义、礼、智、信的五常。 中医五行相生相克图 五脏:木性为肝脏;火性为心脏;土性为脾脏;金性为肺脏;水性为肾脏。
五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红色;土代表**;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 五行相克 五行相冲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五行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
‘五行相生’是互相生旺的意思,表示生成化育,‘五行相克’就是互相反驳、互相战斗、制衡。 根据宇宙的磁场原先是浩瀚的大海(水).在海中产生了植物(木).再经由太阳(火)的照射慢慢的有了陆地(土).再从陆地中去发现了铁的矿物质(金).尔后从铁矿中提炼成铁器做成盆子来取水。
这就是大地自然的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环状态。 又 *** 裸的大地一定要植树(木),用大树的根来拱固土质大雨来时才不会土质流失(土),大雨会造成水灾就必需用土来筑墙保卫家园(水),古时家园的门口都要摆个大水缸下雨时备水以备火灾可灭火(火),为保卫家园及家中煮饭生火必需有刀枪斧头器具所以要提炼顽铁(金), 生火需要用锯子斧头来劈材(木),这自然的相克制衡道理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天地间的万物产生之后,虽然有相生但也要有制衡 ,如水会使树木生长,也会使土质流失,而木按照‘木克土’的道理来克土,这就是自然的循环状态。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干地支tiān'gāndìzhī 天干地支产生于汉代,它以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而不是以农历的正月初一。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1]——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
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
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天干地支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
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
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 *** 数字般的单纯,而。
2.涨知识:古代的“丁忧”是怎么回事
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也称“丁艰”。
丁忧源于汉代。
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尔雅·释诂》:“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据《尚书·说命上》:“忧,居丧也。”所以,古代的“丁忧”,就是遭逢居丧的意思。“遭逢居丧”时,儿女们会忧伤,会居丧,会遵循一定的民俗和规定“守制”,丁忧期限三年,期间要吃、住、睡在父母坟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并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3.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纪年纪月级日纪时法
纪年法
1年号纪年法: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以“元,二,三……”为序数,至去世为止。如:鲁僖公元年,鲁庄公十年。从西汉武帝建元起,以年号纪年,用“元,二,三……”为序,更换年号则重新开始。如:元嘉元年,汉末建安中,元和十年。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重新纪年,称作“改元”。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2干支纪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叫十干,用以表序。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叫十二支,用以记时。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环花相搭配组成甲子,乙丑,丙寅……葵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为数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环使用,周而复始,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如“予犹记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 3年号,干支结合纪年。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
纪月法
1按序数表示: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岁首的一月也叫正月。古人又有“月建”之法,即把十二支与十二月相配 ,表示月份,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配子,称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十一月为建亥之月。 2按四季纪月:每季中的三个月,按孟仲季的顺序排列,如孟春,仲夏等。
纪日法
1用干支纪日:如六月丁丑(即六月初九)夏四月辛已(即十三日)。由于六十甲子和夏历的两个月的天数(五十九天)并不等同,故每月的干支名称与日期并不完全对应。 2按初一初二至三十的序数纪日。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底这三天又有特定的称呼,分别叫做“朔”“望”“晦”。 (4)纪时法 古人纪时用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从23点(即夜十一点)起至夜一点 配子,依次顺推,前一个时辰为初,后一个时辰为正,这样也就等于将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分成二十四小时辰。搭配关系参见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纪时关系表。 十二时辰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朝食 隅中 日中 日仄 晡时 日夕
十二地支 戍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已 午 未 申 酉
二十四时 19 -
21 21-
23 23-
1 1-3 3-5 5-7 7-9 9-
11 11-
13 13-
15 15-
17 17-
19
五更 20-
22 22-
24 24-2 2-4 4-6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4.介绍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常识 下列哪个称呼是表示“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 古代所称“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注5 古代所称“垂髫”只说女子(十三岁) 古代称20岁的少年为(弱冠) 古代的“鼎”最初是一种(炊具) 古语所称“按图索骥”的骥是(良马) 古代文人所称的“怀袖雅物”是(扇) 古代科举考试按顺序排列需要经过(乡试会试院试殿试)注6 下列不属于二十四史的史书的是(史通) 五岳之说自古就有,其中衡山被称为(南岳)注7 古代地理所称“阳”指的是(山南水北) 古人的“谥号”指的是(帝王所专用的称号) 我国古代四大艺术是指(棋琴画书) 人们所称的“三伏”出现在农历的(六月) 下列属于十二地支的是(午)注8 古人用“六畜兴旺”形容家境繁荣,其中六畜指(猪马牛羊犬鸡) 左迁指的是(降官)注9 古代人所说的“寒舍”是指(自己的住房)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长城修建后关内关外的说法中“关”指的是(山海关) 古代“上元节”是指(元宵节)注10 古代“重阳节”是指(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喝的是(菊花酒) 古语所称“细软”是指(钱财) 凌晨1:00至3:00古代称为(丙夜) 古时的二更相当于现在的(1-3点) 在我国古代,下列哪个时段指现在的19:00-21:00( 黄昏) 我国农历把每月初一称为(晦日) 工艺建筑 以下哪个是古代著名“唐三彩”工艺中的基本色彩之一(白色) 我国古代称为“千年冰”的是(水晶) 我国古代称为“吉金”的是(青铜) 关于白玉的是(水井) 我国被称为“建筑业鼻祖”的是(鲁班) 古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产生了火药爆竹,最初用来( 驱散瘟疫,镇妖避邪) 唐朝著名医生孙思邈曾为四大放明之一(火药)做出过卓越贡献 东汉时期发明的“水排”作用在于(提高冶铁质量) 最早的手工艺品是(瓷器) 著名的“赵州桥”位于(河北省)。
5.古代文化常识高考宗庙
宗庙
词意探源
(1)指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孔颖达疏:“君出则长子留守宗庙社稷。”按后世自大夫以下皆称家庙。(2)王室的代称。《汉书·霍光传》:“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
基本解释
1.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 宗庙之祟。——《战国策·齐策四》 2. 先王之宗庙。 3. 立宗庙于薛。 4. 王室国家的代称 宗庙社稷。——清· 周容《芋老人传》 宗庙之事。——《论语·先进》 5.宗庙会同。
详细解释
1. 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 《国语·鲁语上》:“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史记·魏公子列传》:“今 秦 攻 魏 , 魏 急而公子不恤,使 秦 破 大梁 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为巨 唐 中兴之君,宗庙神灵,所共祐助。” 叶恩《上振贝子书》:“甲午之役,陵寝躏于戎马之足;庚子之乱,宗庙翻夫五色之旗。” 2. 朝廷和的代称。 《墨子·非命下》:“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后汉书·伏湛传》:“猾臣 王莽 ,杀帝盗位。宗室兴兵,除乱诛 莽 ,故羣下推立 圣公 ,以主宗庙。” 宋 王安石 《上皇帝》:“而今公卿大夫,莫肯为陛下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臣窃惑之。”《三国演义》第二回:“中官统领禁省, 汉 家故事。先帝新弃天下,尔欲诛杀旧臣,非重宗庙也。”
6.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6.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 8.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9.食 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
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无憾也(生:活着的人;: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五、古汉语句式 (一)判断句 ①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断) 是亦走也(……也,表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无憾也(……也,表判断) ② 养生丧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
7.高中语文必知的100个文化常识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秦大明123
高中生必知100条涉考文化常识
1、十二生肖〖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
3、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4、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8.姓名字号的古代文化常识
1、古人的名不能和自己的亲人取相同的名字,特别是长辈,如果有相同的字眼就一定要避讳,将这个字给改掉,不然就是对长辈的不尊敬。直系的祖先其实也算在这个范畴里面,如果名字里面有相同的字也要避讳改掉。
尊者值得是尊贵的人,一般是指自己的上级和皇帝,名字当中不得带他们名字中的字,如果有就要避讳,将自己的名字改掉,不然容易被穿小鞋,甚至有杀身之祸。
2、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
3、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简称号。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
扩展资料: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避讳”制度。
文言文相叶
阴阳学观点:命格里“子,午,卯,酉”是地支中代表“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四个方向的,当“四象交会” 桃花会盛开,此时求感情最好,因此人们把爱情称作“桃花运”。如果求桃花运化解感情阻碍需用“赤鱬鳞,黄金,法体盐,靛蓝晶”制作石碑护身符。女士要带橘子石手链,男士要带红竹石饰品。在结印册按照生日上添加结印:农历3到5月出生添加“千与香穗,橘梗,叶影”3个结印。农历6到8月出生添加“九虹锦声,九叶铃莲,竹内古河”3个结印。农历9到11月出生添加“冰蝶,菊葵,石田佐吉”3个结印。农历12到2月出生添加“八重冰梅,竹雀,千叶藤”3个结印。饰品和石碑护身符与结印配合可以强化四象之气从而有幸福的感情。
生肖,或属相,是中国及东亚地区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的十二种动物,统称为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它们依次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每个人都以其出生年的象征动物作为生肖,所以中国民间常以生肖计算年龄。循环一次为一轮。
中国除了用生肖纪年外,还用与之相应的十二支纪月、纪日、纪时(时辰)。十二生肖(兽历)也广泛流行于亚洲诸民族及东欧和北非的某些国家之中。
史载文献最早并广为流传的完整12生肖循环,是由东汉王充(西元27-97年)在西元1世纪期间所著《论衡》中提出的;按顺序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在南北朝时中国就开始使用生肖了。例如《周书·列传第三》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此即可证明。
据中国古籍中记载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10个天干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符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来纪年。在中国西北地方的少数游牧民族则以动物来纪年。《唐书》中记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另外,《宋史.吐蕃传》中也记载说,吐蕃首领在叙事时,以物纪年,所谓“道旧事则数十二辰属日,兔年如此,马年如此。”以后,在中原人同少数民族的交往中,两种纪年法相互触合,形成12生肖。正像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指出的那样,“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这种关于12生肖来历的解释,已经被许多人认可。另一说法最早使用十二属相记年的是阿尔泰民族,在呼韩邪单于时代传入齐地
八字中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请问这两个小时中怎样分时头、时中、时尾?
1. 文言文翻译 叶相判案
原文
叶相梦锡,尝守常州。民有比屋①居者,忽作高屋,屋山覆盖邻家②。邻家讼之,谓他日且占地。叶判曰:“东家屋被西家盖,子③细思量无利害,他时拆屋别④陈词,如今且以壁为界。”
出处
选自《老学庵笔记》宋 陆游。
译文
叶梦锡丞相,曾经在常州做太守。有两家是邻居,有一家盖了一个高屋子,屋脊超过邻家的屋脊。邻居便起诉他,说他占了他家的地。叶梦锡判决说:“东家的屋子被西家遮盖了,你仔细想也没什么利害关系,他这时拆屋另行陈词,如今暂且以墙壁作为两家的地界吧。”
注释
①比屋:两家房屋相接;又指两家系邻居。 ②屋山覆盖邻家:屋脊超过邻居家(的屋脊)。 ③子:你。 ④别:另行。 ⑤之:代“他”,指代叶相。 ⑥谓:(对……)说。
2. 古文里相属是什么意思相属 [xiāng zhǔ]
[释义]
1. 相接连;相继。《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荀卿 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 宋 叶适 《总干黄公行状》:“丧还,赴于涂、哭于郊、吊于家者,相属也。” 廖仲恺 《迈陂塘·题北郭秧针图》词:“锋芒如许禁磨折,风雨晦明相属。”
2. 相关;相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人生在世,望於后身,似不相属。” 明 徐渭 《诸论》:“僧 一行 之言曰:‘星之与土,以精气相属,而不系於方隅。’”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外洋助剿》:“内忧外患,其事不相属,而其害实相因。”
3. 互相劝酒;向人敬酒。 唐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明 高启 《逢张架阁》诗:“一杯相属成知己,何必平生是故人。”
4. 和人诗词。 宋 苏轼 《和王晋卿》诗序:“感叹之馀,作诗相属。” 宋 朱松 《赠范直夫》诗:“且与寓公同放旷,浩歌相属倚秋风。”
5. 用以记人生年的十二生肖。《说郛》卷七三引 宋 洪巽 《旸谷漫录》:“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为十二相属。”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矜嫚·韩愈王俭语》:“大虫老鼠,俱为十二相属,何怪之有?”
3. 文言文《孔雀东南飞》里面的全书里的“相"字的翻译相1\xiāng.副词,互相.表示双方互相对待的关系.例句: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相2、xiāng.副词.动作偏指一方,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有时兼有指代作用,可视具体情况,或不译或译为你、我、他.例句;(1)、不译:誓不相隔卿(你,代兰芝)(2)、译为“我”: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我,兰芝自称)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同上)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我,同上)(3)、译为“你”.不久当还归,还必相迎娶.(你,代兰芝)誓天不相负.(你,代兰芝)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你,代县令派的媒人)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代仲卿)(4)、译为“他”或“她”.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他.代仲卿)怅然遥相望(他,代仲卿)好自相扶将[她(老人家),代焦母]登即相许和(他,指太守派来的媒人)3、xiàng .名词,相貌、容貌.例句: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4. 文言文中的相什么意思文言文中“相”的意思:
1、相xiàng
①<;动>;仔细看;观察。《订鬼》:“伯乐学相马。”
②<;名>;相貌。《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③<;动>;帮助;辅助。《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④<;名>;帮助别人的人。《季氏将伐歂臾》:“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相矣。”
⑤<;名>;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又<;名使动>;使……当宰相。《资治通鉴·周纪一》:“魏置相,相田文。”
⑥<;名>;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相xiāng
①<;副>;互相。《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副>;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③<;副>;递相;相继。《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相与⒈一起;共同。⒉交往;结交。
相得关系融洽。
5. 相字的文言文用法是什么“相”
充当文言虚词时读作“xiāng”,有两个义项:
①[副词],表示双方彼此对待关系时,译成“互相”。如: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表示彼此间相交替关系时,译成“递相”。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父子相传。”
②[代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或从单方面发出,而非互相的关系。如:《孔雀东南飞》:“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相”字也应该这样理解才对。
“相”充当文言实词时读作“xiàng”,意思是:相貌。如: 儿已薄禄相(《孔雀东南飞》)
6. 相叶这个姓怎么取名最好是男的相叶武
相叶磊
相叶龙
相叶政
相叶瑜
相叶贺
相叶泓
相叶翔
相叶野
相叶磊
相叶康
相叶锋
相叶析
相叶斌
相叶浩
相叶好
相叶乐
相叶榕
相叶博
相叶渊
相叶竞
相叶志
相叶棵
相叶昊
相叶冰
相叶毅
相叶伟
相叶杰
相叶述
相叶言
相叶成
相叶彬
相叶存
相叶风
相叶雄
相叶容
相叶伟
相叶续
相叶迪
相叶一
相叶骅
相叶楠
相叶荭
相叶珏
相叶展
相叶晨
相叶乐
相叶昂
相叶洧
相叶臻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的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①。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中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下面对十二时的名称逐一诠解溯源,以便读者了解它们的词义、来源和用例。
夜半 十二时的第一个时辰,就叫“夜半”。人们最早把“夜半”作为时间名词来使用的例子,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夜半”所指的时间是前日夜11时~当日凌晨1时(北京时间,24小时制,下同)。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子时。
孔颖达在为《春秋·庄公七年》中“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一句作疏云:“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天色由黑到亮的这段,都称为夜。“夜半”是指天黑至天亮这一自然现象变化的中间时段,而人们平素所说的“半夜”则是笼统地指全部的天黑了的时间,其时间往往超出夜半的那两个小时。
一年之始为正;一月之始为朔。中国现在的农历是以十一月为正,以夜半为朔的起点的。尽管古代典籍中对于“朔之始”还有以“平旦”或“鸡鸣”等为起点的多种不同说法,但是,人们总是用夜半子时合朔作为起始点来计算历法的。
“夜半”一词常被文人用于诗词之中。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不胜枚举。
子时 读音:z? shí
子时是指内丹术大小周天功法中,可以开始起火的时机,又称冬至。所以用十二地支中的子时,因为子时是六阳时(子、丑、寅、卯、辰、巳)的开始.所以《类经图翼》上说:“子者阳生之初。”冬至也是指这个意思,如《通讳·孝经援神契》上说:“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阴极而阳始至。”阳始至称为一阳生,或一阳来复,在《易经》卦象上则用复卦来表示。因为复卦上五爻是阴“—,而初爻(最下一爻)已成为阳“一”.这个卦象常为气功古籍所采用。但这只是个比拟,正如《金丹四百字》中说的,“火候不作时,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亦虚比”。所以什么时候到了该起火的子时,要按照练功过程中的景象来掌握。也如《还丹复命篇》中说的,“练丹不用寻冬至,身中自有一阳生”。可以起火的子时,在内丹术中分为两种,即活子时与正子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点整至凌晨1点整)。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历史观念 汉初伏生的《尚书大传》中也指出:“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
在明朝时,就有“夜子时”这个观念。王逵著《蠡海集·历数》(见:“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或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典漏刻部总论”):百刻之说,众说纷纷,莫有定论,惟一说类优。以为每刻得六十分,百刻共得六千分,散于十二时该五百分,如此则一时占八刻零二十分。将八刻截作初正各四刻,却将二十分零数分作初初正初微刻各一十分也……又赵缘督一说,将十二时各分八刻,计刻九十六刻为大刻,却将馀四刻每刻分作六十分,四刻作二百四十分,每一时中又得二十分为小刻,如此则一时之中得八大刻,复有二十分小刻,截作初初正初,各得一十分为微刻也。其它或以子午二时各得十刻者,或以子午卯酉各得九刻者,或以夜子时得四刻者,皆非也……然夜子时之说,只是在夜半之前,故称夜子正。如冬至为起历之端而居中气,其前亦系十一月也。是以夜子正在亥时之后,故只有初刻而无正刻;(早)子时却只有正刻而无初刻,其意可见也。(这几段文字记载古代如何用“漏刻”计时的方法。“漏刻”是一种计时的工具,以铜壶储水,漏水滴看刻度来测量时辰。“漏刻”的构造可以参见“古今图书集成”。第一段与第二段文字只是定义一个时辰等于八刻零二十分。第三段讲其它时辰定义的方法有误,第四段是讲子时的定法,由第四段的文字可知,亥时过后的一小时(有初刻,无正刻)为“夜子时”,即23:00 - 24:00这一小时。既然有夜子时的观念,便隐含一日始于“夜半”的意思,即始于 0:00。否则,何必将子时分割为两部份?是以古人换日应该不是以 23:00 为分界。这里的古人究竟是多古?据“四库总目提要”中的记载,前人认为王逵是宋朝人,但是据纪昀他们推测,王逵应该是明朝人,其思想受邵雍影响很大。总之,在明朝以前,“夜子时”这个术语就已经存在。到底“夜子时”更早出现於何朝代?目前尚未找到直接证据,有待考证。)
命理探源 命理探源卷五
论时刻及夜子时与子时正不同 万育吾曰:昼夜十二时,均分百刻,一时有八大刻,二小刻。大刻总九十六,小刻总二十四,小刻六,准大刻一,故共为百刻也。上半时
之大刻四,始曰初,初次初一,次初二,次初三,最后为小刻为初四。下半时之大刻亦曰四,始曰正,初次正一,次正二,次正三,最后小刻
正四。若子时,则上半时在夜半前,属作日,下半时在夜半后,属今日。亦犹冬至得十一月中气,一阳来后,为天道之初耳。古历每时以二小
时为始,乃各继以四大刻,然不若今历之便于筹策也。世谓子午卯酉各九刻,余皆八刻,非是。《星平大成》云:余初不明一夜字,询诸监中
友人始知。子正者,今日之早,非作日之晚也。夜子者,今日之夜,非今日之早也。观十二生肖阴阳可知,牛兔羊鸡猪属阴,其蹄爪双偶,蛇
阴甚,不见足。虎龙马猴犬属阳,其蹄爪单奇,独鼠前两只脚属阴,四爪,后两只脚属阳,五爪,故夜子时属阴,而子时正属阳。如康熙辛未
年十二月十七夜子时立春,十七亥时末刻,尚未立春,若不知此,必差讹一年矣。
按:假如甲寅年,正月初十,辛酉,夜子时立春,其人正月初十日,午后九点后,十一点前,亥时生,即作癸丑年,乙丑月,辛酉日,己
亥时推。如在初十日,午后十点后,十二点前,夜子时生,即作甲寅年,丙寅月,辛酉日,庚子时推。(用壬日起庚子时。)所谓今日之夜,
非今日之早也。如在初十日,午后十二点后,一点前子时正生,即作甲寅年,丙寅月,壬戌日,庚子时推,所谓今日之早,非昨日之晚也。若
夫推行运之零借,命宫之过气,尤当知此。
鸡鸣 “鸡鸣”,《辞源》注为:“兵器名。”《辞海》则注道:“《诗经·齐风》篇名。乐府《相和歌》曲名。戈的别称。”这两部工具书都缺注了十二时中的“鸡鸣”的词义。
从字面上来看,“鸡鸣”确有“鸡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时中却是特指夜半之后、平旦以前的那一时段,即深夜过后的1~3时,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
鸡被古人褒称作“知时畜也”。《韩诗外传》中赞颂鸡云:“守夜不失时,信也。”曙光初现,雄鸡啼鸣,拂晓来临,人们起身。
“鸡鸣”一词,源于《春秋左传正义》中“鸡鸣而食,唯命是听”之句。早于此例的句子里,即或有“鸡鸣”,也均非特指时间,而仅仅是表示“鸡叫了”这种情况。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风雨》)等。
丑时 拼音:ch?u shí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平旦 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5时。
《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日之气”,四是我们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这句里的“气”,系指“天空的云气”。后来的《史记·李将军传》一文也用了“平旦”这个词。如:“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至于后来的诗词中就用得更多了。
日出 这个词最初见于《诗经·桧风·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膏。”“日出”是指太阳升出地平线之时。用地支命名,为卯时。这个时段指每天清早的5~7时。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
在古代诗文中,人们使用“日出”这个时间名词的例子很多。例如:《史记·封禅书》载:“以递日出。”再如晋代皇甫谧《高士传》卷上:“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
食时 食时就是古人“朝食”(吃早饭)之时,即每天的7~9时。以地支命名,称之为辰时。
“食时”一词,早在《礼记》中就出现了。例如:“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礼记·坊记》)另外,《管子·弟子职》里也有运用“食时”的句子。如:“至于食时,先生将食。”还有,《文选》中任昉的《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一文说:“淮南取贵于食时。”刘良注:“汉淮南王安好书,天子为使《离骚传》,朝受诏,至食时进之。”
隅中 临近中午的时候为隅中,即上午的9~11时,用地支表示为巳时。
《淮南子·天文训》最早出现“隅中”一词:“日出于旸谷,……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角为隅”,那么这个隅(即斜角)与时间有什么联系呢?如果以《淮南子》的作者,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等人的著书之地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观测点,人们在巳时观察,衡阳、昆吾两山皆在南方,当太阳运行到衡阳上方,还没有运转到昆吾上空时,长安观测点与衡阳上方的太阳的连线,同观测点与昆吾上空的太阳的连线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就是以长安为基准测位测得的巳时与午时这两个时辰形成的交角。这个交角就是太阳在隅中初临时与其在正中时所形成的东倾斜角,因此,人们称这个时段为“隅中”。
《春秋左传·昭公五年》载:“‘日之数十,故有十时。’(西晋杜预)注:‘日昳为台,隅中日出,阙不在弟。’”这条注释也可作运用“隅中”一词的古文例证。
日中 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即为正午的时辰。日中表示每天的11~13时。这一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午时。
上古时期,人们把太阳行至正中天空时作为到集市去交易的时间标志,这样的商品交换的初期活动,就在日中时辰进行。有例为证:“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
《列子·汤问》:“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另外,《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日中”在古籍中使用相当频繁。
日昳 “昳”,《说文》释为“日昃也。”“昃,日在西方时,侧也。”
“日昳”,以地支命名,即未时,指每日的13~15时。
这个时间名词,最初见于《史记·天官书》:“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又《汉书·游侠传》:“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日昳”的意义是,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以中天为界,这时的太阳与隅中之日相对。
晡时 古人进餐习惯,吃第二顿饭是在晡时。因此,“晡时”之义即“第二次进餐之时”。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为申时,它指每天的15~17时。古时“晡”与“馎”相通。《说文段注》:“馎,申时食也。……‘馎’,一作‘晡’引申之义。凡食,皆曰馎。又以食食人谓之晡。”
“晡”(馎)时”,始见于《淮南子·天文训》篇:“(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
《资治通鉴·唐纪》里有使用“晡时”的例子:“晡时,门坏。无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古人还常常以“晡”这个字来代替“晡时”而写入作品中,如杜甫的《徐步》:“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
日入 顾名思义,“日入”即为太阳落山,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古人用地支称这一时段为酉时。它指每日的17~19时。鸡在此时归巢。
“日入”一词似始见于《春秋左传正义》:“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养由基为右,彭名御左广。”在《庄子·让王》中有这样一段话:“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烯;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古时,人们又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元史·日历志》云:“日出为昼,日入为夜。”当时人们生产劳动、休养生息就是以“日出”、“日入”为基本的简易时间表的。
黄昏 指太阳落去,天黑而未黑之时,即19~21时。用地支表示为戌时。
人们为什么要用“黄昏”来表示这一时辰呢?《说文》曰:“黄,地之色也。”又说:“昏,日冥也。”夕阳沉没,万物朦胧,天地昏黄,“黄昏”一词形象地反映出了这一时段典型的自然特色。
最早使用“黄昏”一词的是大诗人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
“黄昏”这个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里经常出现。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词人在这词句中把“黄昏”作为青年男女幽会的美好时刻来使用,是极确切的。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流露了作者李商隐对自己年华迟暮的慨叹。
人定 这是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辰,它指当夜的21~23时,地支命名是亥时。“人定”的意思为: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安歇睡眠的时候。
“人定”最早见于《后汉书·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中国古代民歌中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有这样一句话:“熙宁二年十一月,京师每夕有赤气,见西南隅,如火,至人定乃灭。”了解了“人定”的时间概念,就可以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王充《论衡》卷23《?时篇》说:“一日之中分为十二时,平旦寅,日出卯也。”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初,十二支名与十二时名已配合运用,排定次序。之后,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十二时》歌。在莫高窟发现的敦煌遗书中,大量地保存了这类作品,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去翻翻最近出版的《敦煌歌辞总编》。
编辑本段各个时辰的部分别称 1.夜半 yè bàn:子夜 夜分 中夜 未旦 宵分
2.鸡鸣 jī míng:荒鸡
3、平旦 píng dàn:平明 旦明 黎明 早旦 日旦 昧旦 早晨 早夜 早朝 昧爽 旦日 旦时
4.日出 rì chū:日上 日生 日始 日晞 旭日 破晓
5.食时 shí shí:早食 宴食 蚤食
6.隅中 yú zhōng:日禺 禺中 日禺
7.日中 rì zhōng:日正 日午 日高 正午 亭午 日当午
8.日昳 rì dié:日昃 日仄 日侧 日跌 日斜
9.晡时 bū shí:馎时 日馎 日稷 夕食
10.日入 rì rù:日没 日沉 日西 日落 日逝 日晏 日旴 日晦 傍晚
11.黄昏 huáng hūn:日夕 日末 日暮 日晚 日闇 日堕 日曛 曛黄
12.人定 rén dìng:定昏 夤夜
①据顾炎武《日知录》卷20“古无一日分为十二时”一则考证,在先秦、西汉时,用十二名与地支配合来记十二时,还没有确定出一个系统,使用上比较紊乱。
当时出生人的关系 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1、子:为。像孩子在襁褓之中。子的本义为:幼小的、卵。古代指儿女。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正是夜深人静的午夜时分,正是今明两天的临界,也可以说「明天」这个「产儿」就要诞生,或者已在襁褓之中。子时,是孕含着什么孵化着什么的时刻。
2、丑:为。「扭」的本字,像手指抓住一物而扭动。扭,也作转动讲。子时过后,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夜正深,但「第二天」已经开始了。无形之中,似乎有一只大手在转动天体--夜幕即将被转过去,白天即将被扭过来。
3、寅:为。有说像黄泉欲出,又说像双手捧矢,即「引」的古字。引,可释为牵引、引导、引起、离开。黎明前的三点至五点为寅时,正是黑夜即将离开,熹微即被牵引而来的时刻。
4、卯:为 、。有说为冒,像开门之形,又有 之体,又说像断物形,为刘的本字。黎明时分的五点至七点为卯时,天亮了,太阳冒出来了,人家的门该打开了。卯时,黑、白不再混淆,而是断然分开的。
5、辰:为。有说像贝壳形,「 」的本字;又说为「 」,有 之体。我以为它有托出云气之意。云气之上有日,为「晨」;无日,则云气弥漫。夏日的早晨,七点至九点,大雾茫茫。
6、巳:为 、。有说像胎儿形突出头部和蜷曲的身体;又说为蛇的象形。上午九点至十一点,雾气消失,正是暖融融的时刻,蛇从洞穴中爬出来了。
7、午:为 、。有说像木杵之形,「杵」的本字;又说为「牾」,抵牾为矛盾。将一木杵立在日光下,木杵没有影子,因为日光是从头顶之上照射下来的。古人依形造字,又依形取义,以形、义命物。由此,日中的时候,即十一点至十三点为午时。
8、未:为 、。像树木枝叶重叠,物长成后才有滋味。「味」的本字。午后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示意只有经过阳光的强烈照射,树木才会枝繁叶茂、果子才能成熟。成熟的果子,才会有滋有味。
9、申:为 、。有说像闪电形,又说为「神」。十五点至十七点,风雨带着闪电和雷鸣来了。古人不知闪电和雷鸣为何物,以为神在天上为之。
10、酉:为 、。像装酒的坛子,「酒」的本字。十七点至十九点,傍晚时分,劳作了一天,此时正是吃饭的时候,就简称「酒时」吧。
11、戌:为 、。人、戈会意,指人持戈(武器)守护。十九点至二十一点,酒足饭饱以后,一家老小该入睡了。但是不能大意,还要预防外敌或野兽的侵害,所以要手持武器进行护卫。
12、亥:、。有说像猪,「豕」字的变体。有草根-说。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主人被猪拱槽的声音搅醒了--要想猪肥,就得夜半起身给它添食。此外,草根与植物的块茎有关,那是猪的饲料。
时辰的由来 观天象的最佳时机应是夜深人静、繁星满天的时候。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人(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天长日久,古人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马无夜草不肥」,牛当然也是如此。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不过龙是传说中的动物,或者说是人用几种动物的「零件」拼凑起来的「人造动物」,在现实中看不到,只有大雾蒙蒙之中,人们才会产生龙的幻象。如此,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出现」。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无论有毒还是没有毒的蛇,都是可怕的,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乾,可别忘了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于是,「未羊」应运而生。
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人们听到了,记在心里,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再不回窝,天一黑就会找不见。农妇着急了,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这吃饭喝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是人类的另一个「助手」--狗。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为「戌狗」,恰到好处。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可以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主人很高兴。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
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与十二生肖相结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时辰简介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时辰换算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时辰属性 十二时辰。
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个小时为一时辰。
23-1 子时 属于 水 1-3 丑时 属于 土 3-5 寅时 属于 木 5-7 卯时 属于 木 7-9 辰时 属于 土 9-11 巳时 属于 火 11-13午时 属于 火 13-15 未时 属于 土 15-17申时 属于 金 17-19 酉时 属于 金 19-21 戌时 属于 土 21-23 亥时 属于 水
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